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热门关键词Keyword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扬州宝立迪新能源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18720216296(丁)

邮箱地址:jeane@yzbld.cc

dingjingopq@126.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高邮经济开发区凌波路28号-2


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5-04-28 10:01:19

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受材料特性、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材料特性

材料的物理属性直接决定光子吸收能力和电荷传输效率,是影响转换效率的核心因素。

  1. 禁带宽度

    • 禁带过宽(如大于 1.6 eV),只能吸收高能量光子(短波长),低能量光子(长波长)无法被利用;

    • 禁带过窄(如小于 1.1 eV),高能量光子的能量会以热的形式损失。

    • 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需与太阳光谱匹配:

    • 理想范围:1.1–1.4 eV(单晶硅禁带宽度约 1.1 eV,TOPCon/HJT 等新型电池接近 1.2 eV)。

  2. 少子寿命

    • 少子(如 N 型硅中的空穴)寿命越长,电荷复合概率越低,电流损失越小。

    • 高质量硅片(低杂质、低缺陷)可显著提升少子寿命(如 N 型硅片少子寿命可达 1000 μs 以上)。

  3. 光吸收系数

    • 硅对短波长蓝光吸收强(表皮效应明显),对长波长红光吸收弱(需增加硅片厚度)。

    • 新型材料(如钙钛矿,吸收系数是硅的 10 倍以上)可通过更薄的层厚吸收更多光能。

    • 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差异大:

二、电池结构设计

优化结构可减少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提升效率。

  1. 减反射层

    • 表面镀膜(如 SiO₂、SiNₓ)降低光反射率(理想减反射膜可将反射率降至 1% 以下),增加入射光量。

  2. 钝化层

    • 电池表面钝化(如 TOPCon 的超薄氧化硅层、HJT 的非晶硅层)可降低表面缺陷导致的电荷复合,提升开路电压(Voc)。

  3. 电极设计

    • 主栅线与细栅线:细栅线(宽度<30 μm)减少遮光面积,主栅线优化电流收集效率;

    • 背接触结构(如 IBC、TOPCon 背面全接触)避免正面电极遮光,提升短路电流(Isc)。

  4. 叠层结构

    • 多结电池(如硅基 + 钙钛矿叠层)通过不同禁带宽度材料分层吸收光谱,突破单结电池的 Shockley-Queisser 效率极限(单晶硅理论极限约 29.4%,叠层电池理论可达 35% 以上)。

三、制造工艺

工艺精度决定电池内部缺陷密度和性能一致性。

  1. 掺杂均匀性

    • 结深过浅(<0.3 μm)易受表面复合影响;结深过深(>0.5 μm)增加串联电阻。

    • 扩散工艺(如磷扩散、硼扩散)控制掺杂浓度和结深:

  2. 表面织构化

    • 硅片制绒(如金字塔结构)增加光散射路径,提升长波光吸收(反射率可从 30% 降至 10% 以下)。

  3. 薄膜沉积质量

    • 钝化层或减反层的厚度、致密度误差(如 SiNₓ厚度偏差>5%)会导致光学性能不均,影响效率一致性。

  4. 缺陷控制

    • 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污染(如金属离子)、机械损伤(如裂纹)会形成复合中心,降低少子寿命。

四、工作环境

环境因素通过影响材料性能或运行状态间接降低效率。

  1. 温度

    • 标准测试条件(STC,25℃)下效率为 23%,实际工作温度(如 50℃)时效率可能降至 21% 以下。

    • 硅基电池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温度系数约 - 0.34%/℃):

  2. 辐照强度

    • 低辐照条件(如阴天,<200 W/m²)下,长波光占比增加,PERC 电池效率下降明显,而 TOPCon/HJT 因弱光性能更佳,效率降幅较小。

  3. 灰尘与遮挡

    • 表面积灰可使组件效率下降 5%–20%,局部遮挡(如树叶、鸟粪)会引发热斑效应,进一步降低发电能力。

五、其他因素

  1. 光谱匹配

    • 不同地区太阳光谱分布差异(如高海拔地区紫外光更强)影响电池响应,钙钛矿 / 硅叠层电池对宽光谱的适应性优于单一硅基电池。

  2. 衰减特性

    • 初始光致衰减(如 PERC 电池的硼氧复合衰减,首年衰减约 2%)和长期老化(每年衰减约 0.3%)会导致效率逐年下降。

总结:提升效率的技术路径

  • 扬州宝立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材料创新:发展钙钛矿、HJT、TOPCon 等高效电池技术;

  • 结构优化:背接触、叠层设计、无主栅(MBB)等降低光学 / 电学损失;

  • 工艺升级:高精度掺杂、原子层沉积(ALD)等提升薄膜质量;

  • 环境适配:开发耐高温、抗衰减的钝化技术,优化组件散热设计。


当前主流 PERC 电池量产效率约 23%–24%,TOPCon/HJT 可达 25%–26%,而钙钛矿 / 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已突破 33.9%,未来效率提升空间显著。


标签

相关新闻

  • 菜单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在线报价
  • 扫一扫,微信咨询1
    扫一扫,微信咨询1
  • 扫一扫,微信咨询1
    扫一扫,微信咨询1
  • 扫一扫,微信咨询1
    扫一扫,微信咨询1
Copyright © 扬州宝立迪新能源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于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 欢迎来电咨询! 技术支持: 速腾网络 免责声明
热推信息 | 企业分站 | 网站地图 | RSS | XML 主营城市: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苏 苏州 浙江 安徽 湖北 广东 重庆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
#
在线客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