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新新能源光伏项目是云南省级重点项目与大理州首个高效光伏硅片生产项目,项目总规划用地约579亩,总规划建设年产10GW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其中,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形成3.5GW的高效单晶硅片有效产能,产品可满足包括Topcon、HJT、IBC等N型高端太阳能电池的需要。
据悉,该光伏电池片项目具备先进的单晶硅拉棒、切片生产线和全品类洗料生产线及综合配套设施,其中,大炉型占比达到100%,能够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随时做规格转变,可满足210mm大尺寸硅片并兼容210mm以下各规格尺寸硅片的生产能力,在硅棒/硅片产品升级换代方面具备更有利的兼容性和后发优势,有望抓住单晶硅向“M10/G12大尺寸”升级的机遇在大尺寸硅片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此外,为了有效提升单晶硅棒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并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鸿新新能源光伏项目单晶硅棒生产工艺采用的炉型是行业自动化水平Z先进的,可实现一键拉晶的全自动控制单晶生长炉,未来将采用技术成熟的OCZ技术,减少人工干预的同时提升了产品品质一致性,并有效降低单晶中的杂质含量。并且通过热场设计和工艺优化,氧含量可以做到更低水平,从而获得高效光伏产品所需要的足够良好的低氧品质,提升电池转换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硅片切割效率和质量,拓展切片成本下降空间,鸿新新能源光伏项目单晶硅切片生产工艺采用的是金刚线多线切割技术。金刚线多线切割技术具有大切速、降线耗、切割细线化、切割薄片化的特点,是目前行业先进的切割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硅片切割效率和质量,且其薄片化、细线化技术优势更是极大地拓展了单晶成本下降空间。
据了解,华民股份云南项目建成投产后,量产晶棒所生产的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将逼近25.3%,或将成为代表全球先进技术水平的N型单晶生产基地。
在产品及工艺技术具备显著优势的同时,鸿新新能源还通过子公司鸿新达海提前布局了硅料再生循环利用业务,以降低硅片产品的生产成本。据悉,鸿新达海的硅料再生循环利用业务能够将市场上不能直接投入单晶炉的等外硅料经过分选/磁选、打磨、清洗、酸洗、检验合格后投入多晶铸锭炉,经装料、铸锭、开方、检测、截断、平磨、检测产出多晶成品小方锭,供单晶投炉使用,为鸿新新能源单晶业务提供配套拉单晶原料,实现硅料的再生循环利用的同时,确保单晶业务原材料供应稳定并有效降低单晶硅片成本,增强单晶硅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业内人士透露,其硅料提纯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另一值得指出的是华民股份的市场渠道能力极为突出,在本次正式投产之前,华民股份便已斩获了转型光伏赛道后的首批亿元大单,并在投产仪式现场启动了与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旭合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鹏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立新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此前在12月28日华民股份披露的公告中也提到鸿新新能源与华晟新材料、鹏展新能源签署了采购框架协议,其中,华晟新材料计划向鸿新新能源全年采购单晶硅棒1512吨,鹏展新能源计划全年采购单晶硅片5000万片,预计单个合同总金额超过华民股份近一期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1.39亿元的100%,且金额超过2亿元,两大订单未来预计将带来超过4亿元的收入。
华民股份常务副总经理夏宇此前表示:“目前主要是产能限制了公司的订单数量,后续随着产能的陆续爬坡,公司将持续拓展更多大客户订单。“ 而对于华民股份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夏宇表示,”鸿新新能源云南项目是公司走出的第1步,未来除了在拉晶切片环节不断强化专业能力、有效放大后发优势以外,公司也将积极盘活应用端资源,努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择机进行有益探索。”
在行业迎来高景气发展背景下,此时拿着一手好牌上牌桌的华民股份后发优势显著,有望在本次“大尺寸+N型硅片”产业升级浪潮中持续受益,甚至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华鑫证券也同样看好华民股份本次转型光伏赛道对业绩的提振作用,称考虑到公司新增硅片产能未来陆续投产。